来源: 2020-07-16
有一则关于古代名医扁鹊的轶事,据典籍记载,魏文候曾求教扁鹊:“你们家兄弟三人,都精于医术,谁是医术最好的呢?”
扁鹊:“大哥最好,二哥差些,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。”
魏文侯不解为什么扁鹊声名在外却是最差的一个,于是追问道:“请详细讲讲。”
扁鹊解释说:“大哥治病,是在病情发作之前,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,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,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,所以没有名气,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。
“我的二哥治病,是在病初起之时,症状尚不十分明显,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,二哥就能药到病除,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。
”我治病,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,病人痛苦万分,病人家属心急如焚。此时,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,用针放血,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,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,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,所以我名闻天下。”
魏文侯恍然大悟。
早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了,疾病的预防其实也是一种治疗策略,而且是更为高明的策略。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逆顺》中,有着“上工治未病”这样的记载,意为高明的医工在疾病尚未表露于外时就能予以治疗。元代朱震享在《格致余论》中说:“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,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。”
时至当下,预防更成为了国家落实大卫生、大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19年7月25日,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,批示中讲到“要大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,广泛普及健康知识,鼓励个人、家庭积极参与健康行动,促进‘以治病为中心’向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‘转变,有效提升健康素养,在全社会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、幸福感和生活质量。”
而从现实角度来看,医疗资源紧张、重病大病医疗费用压力大是不少普通百姓极为担忧的医疗问题,那么做好预防、调理好身体,少生病或者不生病,成为了上上之策。定期体检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,但是也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惑,明明我半年前体检都好好的啊,怎么就得了重病呢?体检也只是反映了一个体检当时的身体状况,平时我们对于身体细微的变化知之甚少,只有到了疾病爆发的时候才能意识到,往往悔之晚矣。
文章摘自健康科技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;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。
责任编辑: